
職護;新的職業角色
這是一個新穎的職業角色,在台灣生成7年的時間(2014年),自勞安法修改為職安法後,產生的新角色(前身為廠護)。
正式全名「職業安全衛生護理師」、「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」
為了好解釋,我就定義為「職場護理師」
→一名具有護理師執照,但工作場景是在全台灣各個企業職場的護理師
職護又因公司規模,分為2種工作模式:
正職:300人以上大企業(算是上班族)
特約:50-299人中小企業(每天到不同公司服務)
職護的功能?與臨床護理師的差異
有別於在醫院內照顧病患,在職場上照顧的是「健全的工作者」,既然照護對象不同,工作內容勢必不同。
★職場防疫也是職護重要工作,這是大家認識職護的一個好機會,包含體溫回報、分流機制建立…等。
以工作內容、場景、成果3個部分,來說明職護與臨床護理師的差異:
1.工作內容:
-臨床護理師,照護病患,包含急診救護、傷口照護、復健照護…等。
-職場護理師,專案管理,包含健檢資料分析、健康檢查規劃、健康活動執行、防疫政策推行。
★面臨挑戰:就我認定,專案管理並不僅限於健康管理(照顧特殊個案僅是一小部分),更多時候是以整間公司的角度來執行專案管理,包含計劃撰寫、預算申請、採購作業、跨部門溝通、廠商合作…各項流程,這是護理師過去未曾接觸的工作內容。
2.工作場景:
-臨床護理師,團隊合作、完整護理過程,交接給下一班醫護團隊。
-職場護理師,獨立作業、獨立專案管理,跨部門的溝通與協調。
★面臨挑戰:臨床護理師照顧的對象明確是「病患」,病患對自己有認知,知道自己生病,相對願意接受照護;然而職場上,職護面對的是在「工作中」的人士,有高階主管、資深員工、新進員工、產線、業務、銷售、內勤各種角色,大家並不一定認為需要”花時間接受你的照顧”,也是為何我認定商業溝通有絕對的重要性,包含清楚的向主管說明「何謂職場健康照護?」
3.工作成果:
-臨床護理師:病人平安、順利出院,獲得感謝、照護品質肯定。
-職場護理師:數字變化、專案成果,獲得獎項、工作績效肯定。
★面臨挑戰:臨床護理每一天能夠順利把病人交接,就是很大的成就感來源,相較於職護的工作是以專案來看,獲得成果也許要耗時3個月、半年,勢必要經歷許多來回溝通、計畫修改,最後才能獲得主管的認可、員工的理解,但最終因為你的努力,一個員工觀念上的轉變,也就能改變他一輩子!
?♀️如果每天工作的內容來說明:

不變的是護理人員使命—「幫助人們變得更健康」
職場比臨床輕鬆?
看完上述介紹,我想你能認同:
沒有所謂在臨床比較厲害,在職場工作比較輕鬆簡單。
在不同環境下,面對的壓力與挑戰不同,每個人都盡力在不同階段,照顧人們的健康,只是運用的工具(針筒vs簡報筆)不同。
人的一生,無論是在前段預防醫學的職場、健檢,到中段醫療臨床、急救、開刀房,生命後段的長照、安寧療養,無論在任何領域的護理師,都值得被尊重。
想當初要拿起針筒,看似1分鐘不到的動作,背後的養成是花了多少功夫?「從找血管→消毒→針筒排空→抽血→試管貼標送檢」
每個步驟都是經過多年的學理、技術磨練。

然而,職場護理師在企業內要用到的商業思維、商業溝通、文書技能,這反而是在護理訓練時期幾乎沒有接觸的。
這也是我觀察到,所有職護在職場上面臨的挑戰,但相反的只要能夠補足這些技能,相信工作會順暢許多,一定更能發揮專業價值!這是我所經歷,也是為何會踏上教學旅程的原因:)
所以,什麼是職護?
對我而言,一個專業的職場護理師,就是在人一生待最久的職場上,,適應不同公司的文化,善用溝通、專案管理能力,把健康概念想辦法變簡單,成為大家的健康好朋友。
至少我是這麼期許並實踐著,要在職場上發揮專業價值,但同時提醒自己不要有專業人士的距離感。
更多職場護理思維分享 →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angonursis
歡迎留言、私訊粉專告訴我你的想法,或是你想知道的關於職護大小事 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