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-當孩子一哭,媽媽急著想要抱起來,因此同時照顧兩個小孩很累,自述因此感到情緒低落、易怒。
【其實這部分我有跟諮商心理師聊過,他說是我自己太焦慮要轉換,但要”抑制”這些想法真的好難喔!】
我說:『我認同這是無法抑制的,我反而覺得是要練習”了解並接納自己”的情緒』
【當先生說出,我很沒原則,所以小孩才很難顧,聽到他說我沒原則,我就會爆炸】
能理解,這位媽媽沒有說出來的感受,是她先生沒有理解他為何會焦慮孩子的焦慮,呈現出很急迫想要趕快抱小孩。
這裡面帶有不同的情緒,關鍵是聽的人自己的感受,除了高敏感的同理,感受到小孩的哭泣,同時因為自身焦慮、擔憂所做的努力似乎全都被否定了,把先生的話當作指責、批評、嘲諷的情緒。
我說:『你有想過其實他沒有惡意,是針對字面上陳述事實嗎?針對”沒有原則”這件事,目前確實沒有一個原則,但要怎麼共同去定義原則呢?應該要讓先生也共同討論,而不是把責任歸到你身上對吧?』
『同時也需要把自己的想法,還有接收到的感受說出來,
因為如果我們不說,對方是不會知道、無法同理到的。』
_______________
情緒,先理解就贏了,先理解自己與對方都不是故意的。
最近越來越感受到語言、文字轉換的力量
這一次諮詢還有太多轉折,從哺乳到小孩,從二寶到大寶
再討論到媽媽自己的焦慮與原生家庭,如何化解情緒,未完待續。